今天是:
  •     
首页 > 组织建设 > 农村党建
安徽先锋微讯 | “第一书记调解室”调处矛盾促发展
时间:2023-02-09     来源:安徽先锋微讯     字体大小( )     浏览次数:     打印文本


  “第一书记调解室”调处矛盾促发展——亳州市谯城区淝河镇四李村驻村工作队
 

  脱贫攻坚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特点,要有战略定力和历史耐心。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接续推进脱贫地区发展成为未来较长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进入到了关键阶段。亳州市谯城区淝河镇四李村驻村工作队深刻认识到要实现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就要继续实施精准帮扶,密切关注新出现的难题,切实做好群众的服务工作,深入基层,想群众之所想,思群众之所思,真正解决群众的难题、急事,将工作中的漏洞缺项整改到位,才能在关键节点“坚持住”,在最后阶段“稳住神”,走好乡村振兴的“最后一公里”。
 

  一、工作背景
 

  淝河镇四李村位于亳州市谯城区东南方向,下辖14个自然村,现有1377户3992人、耕地面积8795亩。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下,四李村经济社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各种矛盾纠纷也进入高发期。 2021年6月,亳州市统计局综合核算科科长王浩作为第八批选派干部来到四李村任党委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伊始,王浩就深深的感受到基层矛盾事情虽“小”,但是如果处置不当,不及时化解,可能变成影响发展的“大”问题。为此,王浩组织四李村驻村工作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将新时代“枫桥经验”与驻村工作相结合,成立全市首家“第一书记调解室”。
 

  二、主要做法
 

  握指成拳构建多元调解格局
 

  工作室成立后,四李村驻村工作队就着手强化调解力量,一是组建队伍,将村纪检委员、综治委员、村警、乡贤等纳入调解队伍,吸纳多层次的人才,构建多元调解格局;二是加强学习,开展《民法典》、《信访工作条例》等培训,开展法律法规知识讲座,进行相关法律条例测试,确保调解员的业务能力。同时组织观看其他地区优秀调解视频,并进行研讨学习,提升调解员矛盾处置能力;三是开展业务比拼,通过法律知识抢答比赛和结合日常调解工作考评,综合打分,按季度对成效显著的调解员,颁发“调解达人”荣誉证书,激发调解员积极性。
 

  2022年3月,淝河镇四李村“第一书记调解室”挂牌成立
 

  广泛宣传营造调解优先氛围
 

  起初,村民对“第一书记调解室”不了解、不信任、不指望,为了破除这种局面,使“第一书记调解室”落地生根,真正发挥实效,四李村驻村工作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宣传工作,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群众现场会等进行宣传推介;利用村广播、远教视频等解读人民调解相关政策,并制作宣传卡片张贴到户。有效提高了调解室在村民中的知名度、认可度,有矛盾就找“第一书记调解室”的共识逐步建立。
 

  淝河镇四李村驻村工作队在远教文化广场宣传“第一书记调解室”
 

  靠前服务切实织密排查网络
 

  为实现“早发现、早介入、早化解”,“第一书记调解室”靠前服务,织密矛盾纠纷排查网络。建立邻长、组长、片长三级,村干部、村警双方的“三级双方”摸排机制。每周召开一次矛盾纠纷排查推进会,定期与村警及镇司法所进行警情调处的联动对接,及时获取苗头性信息。坚持围绕乡村振兴、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开展专项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行动。
 

  淝河镇四李村“三级双方”联动对接
 

  情法兼顾力争实现案结事了
 

  考虑到村民中留守妇女、儿童、老人较多,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同时矛盾双方不是一个屋檐下生活的亲属,就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里,调解过程中不仅仅需要注重法律知识,更需要考虑到双方的长久关系,真正地化解矛盾和纠纷,达到长远效果。所以在调解中,调解室坚持兼顾依法依规解决案件“法结”与着眼长远兼顾人情解开群众“心结”,切实做到案结事了,不留隐患。
 

  “第一书记调解室”调解员王浩深入群众家中现场调解
 

  三、取得成效
 

  截至目前,“第一书记调解室”已接待来访群众53批178人次,成功调解矛盾纠纷41宗。基层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就是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第一书记调解室”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的独特优势,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制人,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解决在基层一线,探索了基层治理的新路径,奏响了美丽乡村的和谐序曲。
 

  “第一书记调解室”调解员对群众满意度进行回访
 

  四、经验启示
 

  四李村“第一书记调解室”不仅支持群众表达合理诉求,拓宽矛盾化解渠道,还起到维护社会稳定,减少信访隐患作用,切实提升村民的幸福感、获得感。要充分发挥“第一书记调解室”的重要作用,做好群众调解工作,打造乡村振兴工作的新亮点、新品牌。
 

  积极开展排查工作,把握矛盾化解源头。调解纠纷工作不仅仅要注重调解过程,更要做到防患于未然,平时,要组织动员村“两委”干部充分利用走村入户时机,结合“敲门行动”“平安大走访”“老年暖民心活动”等,积极开展矛盾纠纷的化解,直接、快速地获取群众意见,提高调解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深入群众,多去田间地头走走,因地制宜开展调解工作,现场直接解决纠纷,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加强普法宣传工作,提高群众法律意识。要通过远程教育、主题党日等方式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普法电影下乡、法律知识讲座等活动。将周围群众感兴趣的案例和生活中常见的法律知识进行综合,制作成法律知识宣讲册,摄制成普法知识小短片进行巡回播放。结合“村村通”广播编制民法典顺口溜,进行广泛宣传,使法治宣传教育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提高群众法律知识水平和依法依规维权意识,有效减少矛盾纠纷。


Copyright © 2000-2020     QCDJ.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中共亳州市谯城区委组织部党员电化教育中心     皖ICP备13015186号      皖公安网备 34160202000069号
地址:亳州市半截楼3号    
Tel:0558-5513839      Email: bzqcxfw@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