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谯城区城父镇刘海琴家庭农场,放眼望去,绿树掩映间,一颗颗成熟的桃子挂满枝头,散发着诱人的香甜气息,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采摘。果树间,还有十几名村民正在采摘、装筐、装箱,果园里呈现出一派忙碌景象。

“我种植桃子五年了,引进了多个品种,品相和口感各有特色,分不同时间段成熟,目前成熟的‘白如玉’是新品种。今年产量非常好,口感也好,目前成熟的批发价能卖到四块钱一斤,收益可观。”看着满园的桃子,刘海琴眼里绽放着光彩。
据悉,刘海琴农场共发展了早熟、中熟、晚熟的水蜜桃、白桃、黄金蟠桃等共计50余亩,成熟期从6月初开始,一直持续到9月中旬。随着桃子丰产期的到来,年采摘桃达15万斤左右,效益达60万元,这些桃子不仅在本地水果市场销售,还销往江浙沪等地区。同时,果园常年聘请当地村民务工,实现家门口就业,并带动周边十余户群众增收致富。

“基地就在家门口,在家闲着也是闲着,就来这里帮忙干活,每天能挣几十块钱,既能增加家庭收入,还能照顾好一家老小,很不错。”一位正在干活的村民高兴地说道。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需特色。近年来,谯城区城父镇坚持党建引领,将产业发展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之一,引导群众大力发展特色种植,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如今,城父镇种植的西瓜、桃子、哈密瓜、葡萄等绿色产品,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于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