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把握“千万工程”蕴藏的理念思路,近日,谯城区推进乡村振兴暨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专题培训班在浙江大学顺利举办。培训为期一周,乡镇政府主要负责人、区直单位分管负责人、部分村党组织书记及中青班优秀学员等50余人参加培训。

本次培训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和“千万工程”主题,邀请浙江省专家教授、领导干部、一线村党组织书记等浙江改革发展实践的参与者、亲历者为学员授课,就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创新和实践案例、“千万工程”的实施路径与浙江经验、浙江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建设模式实践与探索等重点内容进行专题讲授。

培训采取理论讲授与现场教学相结合、交流研讨与座谈答疑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期间,组织学员赴萧山梅林村、余杭永安村、安吉黄杜村等地开展考察调研,召开专门座谈,当地干部就发展经验及实施路径等进行现场答疑。培训班组建了班委会,成立了学习小组,坚持边学边思边悟,各组学员围绕培训内容并结合各自工作岗位实际开展交流研讨,切实提升学习实效。同时在谯城区设立分会场,就重点课程进行线上同步直播授课,相关单位负责同志参加。

大家纷纷表示此次培训受益良多,不仅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解放了思想、拓宽了工作思路,还看到了差距、梳理了不足,将进一步深学细悟,认真总结吸收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推深做实“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工程,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在推进现代化美好谯城建设新征程上实现更大作为。

学员感悟:
张静(五马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通过一周学习,我受益匪浅,进一步转变了观念、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将把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结合五马镇实际情况迅速落实到行动上,重点抓好以下工作:搭建平台,在转变干部思想观念上下功夫,要有创新理念,要想办法“造血”;规划引领,在绘就和美乡村蓝图上下功夫,统筹安排,结合国土空间规划,对村庄布局、村庄建设、产业发展等在村域层面实现“多规合一”;壮大产业,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上下功夫,进一步做大做强五马镇“土特产”文章,擦亮五马甜桃品牌;盘活“三资”,在抓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上下功夫,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供坚实保障。
王启民(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党组成员): 通过一周的学习,有以下几点感受:一要强化理论学习研究,转变思想观念。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方针总要求,创新工作举措,不断为乡村振兴探索新路。二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务求实效。学习浙江“千万工程”成功经验的同时,最为关键的是学习他们敢于解放思想、务求实效的开拓精神,敢闯敢干、敢为人先的拼搏精神,认真学习研究政策,不断探索符合谯城实际的新路径新方法。三要坚持规划引领,典型示范。坚决不能照搬照抄任何模式,要因地制宜,结合我区的资源特色、地域特色、产业特色及人文环境,做好更符合本地的发展规划设计,重点打造示范村,重点谋划产业发展路径,找到更适合谯城发展的发展模式。四要整合发展要素,打造精品示范村。根据发展规划总体情况,坚持点线面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一批精品示范村。五要创新管理体制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群众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让发展成果更多惠及老百姓。
邢军委(十河镇大周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通过一周的学、看、听、思,收获很大,作为一名村书记,要有一张蓝图干到底的恒心,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事业心,在乡村振兴中找对路子、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要有水滴石穿的耐心,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化民惑解民忧。要有水利万物而不争的公心,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一心谋发展。下一步,我将结合大周村实际,制定符合本村特色的规划,整合发展资源,摸索发展道路,努力打造大周村农产品品牌,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王春亮(区委政研室(区督查考核办公室)督查督办一股股长): 通过一周的学习,使我对浙江统筹实施“千万工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进一步开阔了眼界,解放了思想。授课老师用大量的乡村发展的实例生动诠释了浙江“千万工程”的探索,现场教学每到一处都极其震撼,直观感受是乡村产业发展繁荣、人居环境干净整洁、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差距。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我将把此次学习的成效切实转化为抓好工作落实的推动力,实事求是,认真负责,为我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