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家没活干
闲置土地没收入
乡村建设不美丽
别担心——
咱村的“当家人”有办法!
庭院结出“致富果”

“由于缺乏科学规划,村民的庭院大多未得到合理利用,我当村书记后,就想着发挥大权村种植果树的优势,把庭院经济做大做强!”牛集镇大权村种植果树传统悠久,但名气不大。在村书记孙士光的带领下,村“两委”帮助村民整理庭院、规划空间、拆除破旧圈舍,引导村民按规划种植杏树、桃树、柿子树等不同品种的果树,打造了“春天赏花、夏秋摘果”的生态旅游路线。如今,庭院里的“一亩三分地”已经变成了村民的“致富宝地”,村民户均年增收1万元以上。
土里刨“金” 富民兴村

“申楼村过去一直处于以散户种植为主的传统种植模式,村民大多‘各自为战’,种植效益较低、规模不大,很多村民种地意愿不强,土地闲置现象较为普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申楼村书记李艳梅带领村“两委”一班人上门宣传土地流转政策,整合土地2000亩。村“两委”积极跑企业、谋合作,与当地龙头企业共建生态园,开展优质良种示范种植和推广,在提高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同时,帮助100余人解决就业,实现了村集体、农户、企业的“三方共赢”。
“文化墙”绘出乡村“好颜值”

“以前走在村里的路上,看到的基本上都是灰色水泥墙,经过墙体粉刷和绘画,现在看到这些美丽的墙画,心情都变得舒畅了。”谈起周寨村的变化,村书记董小咪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近年来,周寨村党总支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契机,不断挖掘、提炼乡村文化符号,以图文形式将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故事等反映精神文化生活的宣传画、标语绘制在墙面上,把水泥墙打造成了“会说话”的政策明白墙、文化传承墙、环境美化墙,让乡村既有美丽“颜值”,更有文化“内涵”。